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
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指世界上任何兩個人,只要經過平均六個人聯系就能扯上關係。這仍然是一個理論,未有足夠實驗證明。MSN透過分析MSN Mssenger上的訊息,以特定字句如短片連結作為關鍵字搜尋,得出結果是平均6.6條訊息就能連繫上兩個MSN Messenger用家。如果加上其他IM軟件和email,得出的數字一定可以更小。可是這個實驗當然不能完全驗證六度分隔理論,會上網的人不等於世界所有人,用這個方法永遠找不到不用電腦的人。
你在看這篇報道時,你和我就有了關係了。
http://www.pocketpc.com.hk/news.php?id=1154


小世界現象(又稱小世界效應)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後來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史坦利·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1933年—1984年)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嘗試證明平均只需六個人就可以聯繫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 可是,超過三十年來這個理論所謂的人際連繫網(例如上述的「世界上所有人」)仍然有所爭議。從論文發表至今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很少。 米爾格倫的研究本來在無特定的市民大眾進行,而不是在專業的、需要高度合作的數學界及演藝界進行(參見下)。然而仍遭受不少抨擊。於首次連鎖信實驗(紀錄於未註明日期論文"Results of Communication Project"),米爾格倫寄出六十封信給堪薩斯州威奇塔市自願參加者,請他們轉交到麻薩諸塞州劍橋市某指定地點神學學生的妻子。 參加者只能在認識的人當中(可以是朋友,或朋友的朋友)選出可能認識目標的其中一位把信親手傳給他。當信傳到第五個人手上時,只有三封信抵達了目的地。 米爾格倫1967年的著名論文提到這次實驗中其中一封信只花四天就抵達了目的地,但忽略只有5%信件實際上能完成任務。在隨後兩次連鎖信實驗,因完成連鎖的比例太低,實驗結果未被發表。另一方面,有研究顯示很多微妙的因素會對連鎖信實驗的結果產生極大的影響。例如:聯繫不同種族或不同收入的人,其所得結果差異會相當大。後來米爾格倫研究指出,在不知收信人種族情況下,黑人完成連鎖比率為13%,白人完成連鎖比率為33%。 雖然飽受議論,米爾格倫帶來不少新奇的發現。經過多次改良實驗,米爾格倫發現信件或包裹看起來的價值是影嚮人們決定繼續傳遞它的重要因素。他成功將完成連鎖比率由原來的35%推至97%。從完成任務的連鎖取平均數,得出六個中間人,故名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米爾格倫又發現小數特別交遊廣闊的「星級」參加者參與了大部份傳遞。他稱之為「漏斗」作用。甚至在非正式實驗時,他已經察覺到「三份之二的連鎖經過同一人手中」。 若每個人平均認識260人,其六度就是2606 =1,188,137,600,000。消除一些節點重複,那也幾乎覆蓋了整個地球人口若干多多倍。
From Wikipedia

0 個留言: